近日,许荣茂及其世茂集团可谓是好消息频出:2020年10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2020年授勋名单,许荣茂荣获本次大紫荆勋章(大紫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授勋即嘉奖制度下12等级中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毕生为香港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
2020年10月11日晚间,世茂服务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更新了最新的招股说明书。这意味着,继世茂集团、世茂股份之后,世茂即将迎来第三个上市平台。
据世茂集团披露的2020年9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的9个月,世茂全口径销售金额2012.2亿元,排中国房地产企业第8名。
世茂自1989年成立至今已有31个年头,从福建石狮,到北京、上海,再到全国遍地开花。在高手如云、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世茂一直能稳妥地占有一席之地。这得益于其创始人许荣茂敏锐的商业眼光、诡异的思维,和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胆量及谋略。
(一)中医出道
许荣茂1950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泉州石狮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他在家里排行老大,性格内敛,不太喜欢说话,但做事沉稳。
许荣茂的家庭条件很不错,父亲毕业于北京一所中医学院,是一名中医;母亲毕业于英国人创办的圣路加大学,是医院妇产科医生。
受家庭环境熏陶,又赶上“文革”动乱,许荣茂在17岁的时候便从石狮华侨中学出来随父从医,并在当地一家医疗站当了一名医生。
很多年后,功成名就的许荣茂仍对中医颇有心得,而且从中悟出了不少为人处世之道,如“中医讲求平和,不会为一些小事急躁”。
改革开放后,许多有海外关系的石狮人,都跨海去了香港,并且在那边混得风生水起。许荣茂自认为不比别人差,不想一辈子在家乡庸庸碌碌,他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地。
但那时候大陆的企业很少,留给年轻人的工作岗位并不多。但繁华的香港,则不同,它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维持发展。于是在七十年末期,许荣茂背上行囊,只身赴奔香港,盼望在那里寻找到人生的转机。
因为懂医,许荣茂在香港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药店当伙计。不过由于不太懂粤语,跟病人沟通困难,没过多久他就放弃了这份工作。
“我当时只会讲闽南话和普通话,所以从事中医没有先决条件,病人说什么我都听不清楚。”许荣茂曾经回忆道。
后来,许荣茂应聘到一家工厂当工人,因为在工厂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在工厂,他每日都非常努力工作,平常的生活也非常节俭,就是为了能够积攒下足够的财富,大展宏图。
然而,财富是靠赚来的,而不是靠省下来的。靠在工厂上班赚的那点工钱,积攒下来的财富不会有多少。许荣茂开始想其他的赚钱门路。
(二)炒股高手
那时候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逐渐崛起,分别与美、日、英等国的关系得到改善,同时由于西方金融动荡不已,让香港的股市万马奔腾,高潮迭起。
当时门槛很低,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轻易进入金融领域,那时一夜之间因投机暴富的新闻常常见诸香港各大媒体。香港市民也喊出“只要股票不要钞票”的口号。
甚至许荣茂工厂的很多同事,下了班都喜欢炒股,运气好的时候炒股赚的钱可以顶上一个月的工钱。在这种背景下,许荣茂很自然地接触到很多关于资本方面的知识。
一个偶然的机会,许荣茂帮人买了一次股票,赚了一点小钱。这段经历让他感到兴奋,并且对自己在股市的能力有了信心。他毅然放弃了工厂的工作,当上了一名职业证券经纪人。
在股市折腾了两年之后,许荣茂竟然小有斩获。于是,尝到甜头的他在1981年挂牌成立了一家金融公司。因他身上有着异于常人的冷静,所以在投资方面十分谨慎。都是观察很长时间以后,才买入。
许荣茂凭借敏锐的判断能力和投资天分,在股票市场如鱼得水,取得了巨大成功。他购买的红筹股和蓝筹股一路飙升,使他的个人财富大幅度飙升。两年之后,他的资产便翻了几十番。
有人曾推算过,早在1987年之前,许荣茂就至少从香港股市里赚走5亿。不过他后来对赚走5亿的说法予以了否认了,但他又补充了一点“在金融市场,我比较顺利”。
据他的老员工讲,许荣茂虽然学医出身,却对数字有着天生的敏感,只要随口报出股价,许荣茂总能在两三秒钟之内算出总价。
(三)急流勇退
许荣茂身上有着东方人特有的赌性,善于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放手一搏,却又同时有着善于等候的保守特征。
他深知股市风云变幻、瞬息万变,奇迹和破灭往往交替发生,他并不相信资本市场会永久繁荣,于是在资本市场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他,非常及时的抽身而退,打算投资实业,将这些钱固化下来。
事实很快证明,许荣茂的判断是正确。
1987年,香港股市受华尔街股市大跌影响,连续关市四天。等到再开市的时候,总市值竟然跌去三分之二,许多香港股民因此破产,有的千万富翁竟然沦为街边小摊贩。
而许荣茂却因早早脱身,避开了这一场覆顶之灾。
时逢大陆为了促进港资在内地办企业,实施了“港商优惠政策”。许荣茂便抓住这个机会,在深圳、兰州等地投资开设了数家制衣工厂。
由于成本较低,又可以享受大陆的优惠政策,靠为欧美企业做贴牌生产服装,许荣茂的资本积累更上一层楼。
然而随着投资者的增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荣茂越来越感觉到,这个领域的前途实在暗淡。同时,他觉得做装特别累,员工多,业务量大,但利润微薄。而且是帮美国人做加工,等于为他人做嫁衣,成衣后贴上他们的标签,没有自己的品牌。这虽然也是实业,但缺少满足感。
(四)转战地产
自1980年代起,大陆进行土地转让制度改革。改革后的几年中国房地产快速发展,且成本普遍较低。
许荣茂敏锐地感觉到,这可能是一轮新造富神话的开始。
恰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福建搞房地产开发并不需要有很多的钱,1亩地只要10万,几千万就可以做很大的项目。
于是,卖掉工厂,决定投身房地产的许荣茂,把第一站选在了老家石狮,准备在家乡大展身手。
他利用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急切心态,用较低的价格拿下了振狮大酒店、振狮经济开发区、以及占地 6000 亩的闽南黄金海岸度假村等几个大项目,成为了当时石狮最大的地产商,开始了他的地产生涯。
(闽南黄金海岸度假村)
这一年,许荣茂39岁。与此同时,许家印还在舞阳钢铁厂的车间里拍摄一个专题片,忙忙碌碌的做着和地产无关的工作;王健林刚从大连西岗区办公室副主任任上辞去职务下海经商,接手了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身在广东顺德北滘镇的杨国强也正式踏上了他事业的起点;富力集团的两位传奇人物,李思廉、张力也正式于这一年结识。
但刚入行的许荣茂的地产生意并非一帆风顺。石狮项目刚刚兴建,就遭遇日本房地产泡沫崩盘,这让许荣茂措手不及。感觉到才进入商业化进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环境不稳,许荣茂决定放缓在家乡的投资项目。
1991年,许荣茂携妻带子东渡到了澳大利亚。儿子许荣茂则在那边上学,他自己则投入大量资金在悉尼和达尔文市搞房地。
不过他的澳洲地产生意并没有大赚。但凭着在澳洲华人社会的影响力和对当地社会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予了“太平绅士”的荣誉称号。
许荣茂虽身在澳洲,但仍未放弃国内市场。他一直密切关注国内的市场行情。
直到国内的政策逐渐明朗,他在家乡的一系列项目开始坐地升值(据称振狮开发区的投资回报率超过了 50%),许荣茂知道国内房地产市场大气候在开始向好的方向变化。
于是,他重返中国,并于1993年用2亿元投得福建武夷山500亩土地,开发旅游度假区。
(五)低买高卖
回国后的许荣茂在地产投资方面,并没有盲目跟随潮流,而是擅长悄然布局,且总是逆势而行、出其不意。通常是,在人们普遍不看好的时候,许荣茂不动声色的出现,一出手,却又是令所有人都惊呼赞叹的大交易。
1994年前后国家开始对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导致市场非常萎靡。许荣茂却出人意料地从福建移师北上,大举进入当时还十分低落的北京房地产业。
在当时很多做房地产投资的人破产、许多人对房地产业避之不及。北京的众多房地产商面对衰势均做好了守业牌,守紧荷包静观其变。而许荣茂则出手不凡,拿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10万平方米地块,随后诞生的亚运花园一度成为京城名盘风向标。
许荣茂说:“北京作为首都,蕴藏着高消费的市场和能力,前景看好,而且当时处于低点,竞争少,所以我们就来做。”
两年后,许荣茂又拿下了华澳中心项目。这个20万平方米的项目,在当时存在极大变数和风险,京城地产商几乎无人敢染指。许荣茂此举震惊了北京地产界。
虽然做了几个大动作,但北京房地产寒冬还远未结束,各个投资商仍静观其变。许荣茂继续趁着竞争小、成本低的机会,相继拿下6万平米的紫竹花园、20万平米的御景园等高端楼盘,累计投资额超过40亿人民币,俨然成为了地产大鳄。
此时的许荣茂,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投资理念。他在北京做项目与其他小开发商不同,他直指高档楼盘,坚持高档加外销模式。他每做一个楼盘,一经推出便被快速抢夺一空,在当时几乎抢占了北京1/3以上的高档住宅市场。
(六)热退低进
1998年,国家叫停福利分房政策,此后商品房迎来了大发展时期。京城房地产市场早已从寒冬复苏,并发展得如火如荼。
就在众人觉得许荣茂会在北京再大干一场的时候,他却把投资重心转向了当时还非常低迷的上海滩。
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让众人不解,包括他的儿子许世坛也不赞同。但许荣茂非常坚定,他认为上海是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云集的地方,无论是金融市场自由度、国际化,还是资本市场方面,上海在全国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他力排众议,在上海注册了“上海世茂投资有限公司”(即今天世茂集团的前身),开始了世茂“地产+金融”的运作模式。
1999年,许荣茂在浦东黄浦江沿岸建造了首个高档大型水岸豪宅区“上海世茂滨江花园”,开创了著名的以绿化和临江的水景建筑理念的“滨江模式”。
据报道,为开发上海滨江花园这个项目,仅拆迁费就投入20亿元;当时上海的人均平均工资才1179元,每月最低标准才370元。
此后,滨江模式在很多沿江河城市开发中被学习应用,许荣茂也因此名扬全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豪宅之父」。
在上海取得不菲成绩后,许荣茂开始在全国各地布局,四处拿地。
(七)金控高手
房地产通常涉及资本数额庞大,通过上市公司可以募集更多的资金。所以,房地产生意做到一定规模,上市就成为了绝大部分开发商的选择和目标。许荣茂也不例外。
与隐于富豪榜中的其他地产大鳄相比,金融才是许荣茂运作用力之处。
有人评价许荣茂:他看似地产商,更是一个金控高手。这里不得不提他于2000年到2001年,先后二次主导的“借壳上市”。
一次在上海,他高出净资产的价格收购上海万象集团,并于2001年4月正式更名“世茂股份”。
上海万象是1994年上市的老牌股,创始于1944年,集团旗下拥有众多商业物业,因握有“恒源祥”等多个著名商业品牌而为闻名于沪上,后进军地产界。
但是因为上海万象股份押宝的万象国际广场项目所需资金远远超出公司预想,且融资受阻。万象国际广场在历时 4 年多、耗资 11 亿多元、仅完成了地下三层工程之后,于2000年被迫停工,成为“烂尾楼”。
上海万象股份的股票也跟着一落千丈。许荣茂趁机投资入主,购入万象集团 26.43% 股份,在A股借壳上市。
有人分析称,选择“万象”,许荣茂一举双收,“借壳上市”上,世茂的知名度及影响力打开了;而资本市场上的变动,又返回头促销了滨江花园的楼盘。
但许荣茂看中的,远不仅于此,也不是万象的主业,这从他入主后便将原有恒源祥等优质资产剥离就能看出。
直到后来人们才明白,许荣茂的醉翁之意其实在万象国际广场所在的地块。这块面积达 14 万平方米的宝地,位于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步行街上,如今矗立着上海世茂国际广场。
这次收购让许荣茂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了人生大赢家。而他的这波操作也令人无一不佩服他的老谋深算。
另一次资本大动作是在香港。2001年11月22日,许荣茂把收购香港东建科讯控股,更名为“世茂中国”,其家族持股比例高达69.74%。半个月不到,市值飙涨了3倍,许氏家族的财富也水涨船高。至此,世茂集团在上海及香港已经拥有两家上市公司。
除了市场融资外,许荣茂还有另一过人之处:他一方面会将集团下优质地产转让给上市公司,这对上市公司的运转大有裨益。同时,他会将私人控制的公司和上市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开发项目,项目一落地销售,便稀释上市公司股权,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通过在资本市场游刃有余的操作,许荣茂坐稳了“地产界金融棋手”的称号,也成就了许荣茂家族的财富传奇。
2001年,许荣茂首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名列第5,可他多次致函不同意刊载自己名字,被称为“隐形大鳄”。此后,许荣茂成为各大富豪排行榜的常客。
今年6月23日,许荣茂家族以120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胡润全球百强企业家》第64名;10月20日,以130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0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23位。
值得一提的是,地产之外,许荣茂还非常热衷于慈善事业。许荣茂在2014年,以3.7亿元的捐款记录超过了马云、马化腾、王健林等商业大亨,成为了“中国首善”。
不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携《丝路山水地图》登上了2018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2017年,许荣茂耗资1.33亿元从私人收藏家手中收购了绘制于明代中后期的《丝路山水地图》,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无偿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他也因此而登上了狗年央视春晚舞台,而且是央视春晚35年历史上唯一登台的地产商。
(八)退居幕后
2014年,世茂房地产销售额位列房企百强第8,距离千亿一步之遥。而后,这位闽系老大哥走上降负债、去库存之路,A股、H股双胞胎公司频繁左手倒右手,多名重臣接连离职。
2017年报发布,世茂首次闯入千亿阵营。2018年年报显示,世茂实现回款1374亿元,同比大幅上升70.4%,截至2018年底,账面现金495.8亿元,同比上升50.2%。
不过,也许是将要步入古稀之年,许荣茂退居幕后了。2019年1月底,许世坛从父亲那里接过了世茂房地产总裁的帅印。
许世坛与许荣茂信奉稳健、看长远的理念不同,他更加好斗、激进。
在他上任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世茂就相继收购泰禾、明发、万通、粤泰、福晟等数家房企近20个项目,花费近200亿元,其凶猛的姿态一度碾压并购狂人孙宏斌,过足了“白马骑士”之瘾。
“经济危机令很多小公司难以为继,对世茂而言,是做兼并的好时机”。许世坛说。
在各大房企纷纷减缓拿地脚步的时候,世茂集团很好的诠释了一句话,那就是“别人恐惧我贪婪”。
不过,随着并购动作加大,在业绩提升的同时,世茂集团的负债率也在悄然走高。从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世茂集团的资产负债率由68.54%上升至75.25%。截至2020年上半年,世茂集团的负债总额达4143.12亿元,其中有息负债达1412.32亿元。
自收购福晟之后,围绕世茂的争议也逐渐增多。世茂仅花9亿元将原福建福晟上海、郑州、天津、长沙、广州、惠州、漳州等区域公司所辖项目及物业板块等优质资产纳入世茂海峡公司或世茂福晟平台,却放弃了诸如福晟国际等劣质资产。
收购的福晟旗下物业板块,让世茂新增加合约建筑面积1500万平方米。这使世茂服务更加快速地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
而反观福晟,却仍深陷债务泥潭无法自拔,甚至境况愈加糟糕!有人因此指责世茂光吃肉不救火,并戏称:福晟跌倒,世茂吃饱……